在新宿熙來攘往之新宿通之西面,在一座不大起眼之大樓之地庫隱藏著一家百年咖哩餐廳,他不但是日本咖哩之先鋒,且與印度之獨立運動帶著關係。
大學校友P仔長居楓葉國,但他偶然會出差往日本,雖然我也常去日本,但我們行程之日期往往夾不來,故我們從未在日本碰頭。
終於在今年初,我們可以夾到日期在東京見面,我們約定在新宿駅東口會合再食晚餐。
我們見面後,P仔問"我來了日本這麼多遍,很多日本料理吃過了,你有沒有些特別些的餐廳介紹?
我剛想起著名之中村屋就在附近,於是我提議"咖哩好不好?"
"是不是那種偏甜的日本咖哩,有甚麼特別?"
"不,這家是標榜正宗印度咖哩,而且它更是咖哩引入日本之元祖店,更特別的是它與印度之獨立運動也有點關係,當中更包括了一段異國情緣"我解釋道



"這麼特別?那我便要試一試了"這勾起了P仔的好奇。
我們走到了新宿繁華之新宿通,在接近JR駅那邊之中村屋大樓,每天有很多人在其門前走過,但沒有多少人留意到大樓下面有這家傳奇性之咖哩餐廳。
我們走進地庫二層之 Manna餐廳,它是採用英式田園風裝修,配用深色木製傢俱,增添異國風情。牆上有不少古舊照片介紹這家餐廳之歷史。招牌菜是創業時供應之咖哩雞套餐,並與印度一樣,輔以各種漬物及芝士粉增添風味,



"你真利害,這麼隱蔽的餐廳也給你找到"P仔道
"它以前並不是如此隱蔽的,這裡在數十年前是中村屋糕點店之總本店,當時店面是售賣麵包糕點,後面是一間小小的 Café。後來需要擴充,便搬了轉角中村屋別館之地下及一樓。十多年前,中村屋本店需要重建,它又再搬往旁邊大樓之高層。最後,本館重建完成,Café 及糕點店才搬回這座大樓之地庫"
中村屋之舊店


點餐後P仔便急著發問"這家餐廳的確有點歷史感,但你說它是日本咖哩之始祖之故事是怎樣的?"
於是我在手機開了中村屋在Wiki的故事讓他細看。
故事開始是在上世紀初時,印度的貝哈里.博斯(Rash Behari Bose 1886-1945)
是個充滿熱血之年青小伙子,並積極投入反對英國統治之印度獨立運動中。
在1912 年,他們策動了一次暗殺行動但卻以失敗告終,於是Bose受到了英國人之追捕。Bose逃離了印度,輾轉經過馬來西亞,香港,流亡到了日本,投靠了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印度詩人泰戈爾。
另一方面,由相馬愛藏於1901 年創辦之中村屋本是售賣洋式麵包甜點之烘焙屋,並以一款俄羅斯麵包而馳名。
相馬受了在明治及大正年間之西方自由派思想影響,除了是商人外更是一名社會活動家,並與當時之著名社會活動家頭山滿交往頻繁。
博斯雖然逃到了日本,但英國政府仍對日本政府施壓,務求將博斯遞捕回印度。於是,透過頭山滿之聯繫,相馬愛藏決定收留及保護博斯,並安排女兒俊子負責博斯之起居飲食。
兩名年青人日夕相對,日久生情,最後結成情侶,並於1918 年(大正 7 年)成婚。
為報答岳丈救命之恩,當1927年(昭和2年)中村屋計劃開設咖啡屋時,博斯自告奮勇為咖啡屋設計出咖哩餐,同時亦為麵包店增加了一款咖哩包。
在明治大正之洋化思潮薰陶下,日本人對各種外國新事物甚為接受,故咖哩這款印度料理推出後大受歡迎。其他餐廳爭相仿傚,分別推出咖哩餐,於是,新一派日本料理就此起步,餘下的,就是歷史了。



咖哩餐上枱時,是用古典英式銀器盛戴,並附上酸菜及芝士粉作輔,與正宗印度式吃法相似。跟餐是日本白飯,而不是印式之薄餅或黃飯。
P仔試了一口道
"唔,味道有中度辣勁,香味亦充足,但不算濃烈。但沒有一般日式咖哩那麼甜"
"在我家附近也有2家由印度人開設之咖哩店,我也偶爾幫襯,但他們的味道可濃得多"
"你也知道,咖哩其實是英國人對印度醬汁類食品之統稱,印度東南西北之咖哩都不盡相同,甚至每家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配方。我估計當時博斯是在眾多咖哩配方中挑選了這種較溫和,味道較香而淡口,這才能迎合日本人的口味"我道
"原來這間隱蔽的餐廳有這麼一段歷史,更是日本咖哩之起源,這一餐真的令我大開眼界兼上了一課"P仔很滿意這一餐。
#日本旅遊 #新宿美食 #日本咖哩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是日金句:
人生需要儲蓄的,不單是金錢,還有知識、人生經驗、人緣;及積多些德行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請給我一個 Like 吧!Thank You
更多圖片及文章
Facebook 專頁 “道名看世界”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rofile.php?id=100086442955653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以旅會友,如果你們有甚麼意見或問題,歡迎PM給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