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年前,我招呼一名美國生意上之友人晚飯。在吃過一頓心滿意足的晚飯後,他告訴我他上次在香港一個人“勇闖中國餐館”之趣事。
話說年前他是因公事一個人來港,某天晚上他沒人招呼,但又想吃一餐正宗之中餐。於是他走進了一家頗高級,但是又十分地道之中菜館。首先,該餐館是沒有單人套餐,於是他只好叫一個小菜,但在上菜時要侍應提點他才知道白飯要另叫(因為在北美州唐人餐館白飯是自動奉上及任食的)。前菜要逐樣叫但他又不懂得叫。他想點湯但又被價錢嚇倒,後來他才知道香港中湯是一窩上的(在北美,湯是逐碗叫的)。雖然他那餐他吃得很滿足,但他表示,以後若沒有本地人帶,他以後是不會再一個人獨闖中國餐館了。
而一直以來,中餐除了是提供美食外,更是一個聚會的場合。中餐館中之格局,如餐桌,也是以中至大桌為主,從來都是不歡迎單身顧客的。所以,我們自小便已知道,上館子,是要一大棚人去的。一個人?茶餐廳算罷!
其實,我自己也有一個人上中式餐館之經歷。
話說二十多年前有次我在楓葉國一個人往其他埠遊蕩。有一天晚上思鄉想吃好一點,走進了一家頗像樣之中餐館。怎料這中餐館是十分之地道,沒有像其他西化之中餐館般提供一個人的套餐。我不敢叫小菜,因北美之小菜份量是大得驚人的。結果,我只叫了一碟炒飯。由下單至結賬,我都被侍者及老闆投以怪異的眼光,似乎在說“吃碟頭飯應該去快餐店!”
由於有了這次不太愉快之經驗,以致我作為太空人那數年間,我不曾有過一個人吃好一點的念頭。若想吃好點的中餐,便要找些豬朋狗友出來;若找不到,唯有往茶餐廳吃碟頭飯。
其實,不論歐美還是日本,一個人之高級套餐隨處可見。在我一直以來之商旅日子中,有很多時均要獨自進餐。在外國,個人套餐基本上任何餐廳均有提供,豐儉由人,搵食並無難度。反而,回到祖家,一個人想吃餐好的卻甚為艱難。
我久不久便看到報導餐飲業人士訴說生意艱難,但有沒人想過他們之經營模式有沒有追上時代。的確,在以前,是只有宴客時才會吃好點。但今時今日,一個人進餐是很普通的事,但甚少有質素之中餐館會提供個人套餐。而結果,生意是流去了西餐或日本料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