某一年之聖誕期間與友人往日本旅遊,由於友人之前在日本從未去過居酒屋,故希望在今次之旅程可以有機會體驗。
由於此時正值日本年末忘年會之高峰期,若沒有預先訂檯的話往往一位難求,於
是我便求助在日友人Patrick代為安排。
怎料Patrick卻拋回一串問題,問我想去那種主題之居酒屋,如串燒、燒烤、刺身壽司、炸物、海鮮、美酒、鍋物、甚至拉麵!最後我請他代我找間多美食的。
居酒屋其實是個很籠統之餐廳類別,亦是日本各類餐廳中最熱鬧,最自由,食物種類最多,格局最多樣化之餐廳類別。其定位與法式小餐館Bistro、西班牙之Tapas Bar、或中式茶樓,各有相似但又不盡相同。基本上是提供一個既可聚會,又有美酒美食供應,氣氛自由不拘束之晚餐地點。
居酒屋之食物極之多樣化,每家餐館均有所不同,多是以下酒之小食為主,有些基本食物如枝豆、おでん、燒肉等大多都會供應,而串燒更是不少居酒屋之主打。此外,亦有飽肚食物如鍋物,飯或麵等。酒是一定有,但不一定是主打,有如香港之酒樓主要不是賣酒一樣。
由於居酒屋是提供放鬆的聚會場地,故不少是設有小包廂,或在卡位外加上竹簾,使客人可以放情去談笑而不會騷擾其他人。
居酒屋是起源自江戶時代,起初只是賣酒之"酒屋"。在德川幕府期間,由於實施參覲交代之制度,各地之領主均要定期在江戶居住。他們之隨同侍應會在晚上出來飲酒聚會,順道晚餐。於是這些酒屋便兼賣佐酒小食,再發展下去食物越賣越多,便形成了以食為主之餐館類型。
在日本我也經常去居酒屋,但大多是由日本友人帶往,或在街上隨緣找一間幫襯,甚少是依旅遊書介紹而專程造訪的。
為什麼香港旅遊資料甚少介紹居酒屋?因為居酒屋是甚為地道,非常 Tourist unfriendly.
主要難題有:
- 居酒屋餐單多變,故門口多是沒有食品模型展示。
- 餐牌簡單 – 除了像大戶屋之大型連鎖居酒屋會製作附圖片之精美餐牌外,大部分之小型居酒屋之餐牌只是簡單之數頁紙,更逞論會有精美圖片。
- 食物時令性 – 有不少時令菜式未必寫在餐牌上,而像香港舊式飯店般貼在牆上。


不懂日文者是很難在居酒屋點餐的,旅遊書難免減少介紹。
但若論最有特色之居酒屋,當推新宿JR西口北端之居酒屋街"思い出横丁"。這個戰後建立之小區,內有數十間面積甚為細小之餐廳,當中有一半是小型居酒屋。每到黃昏,街內便充斥著熱鬧之談笑聲,不少白領在放工後來這兒飲兩杯或晚餐。

有一次我與同事步過時很想幫襯但又擔心看不懂餐牌,怎料我們被一名說國語之店主招了進去,原來他是多年前從中國來日本打工,後來老店主退休他便與太太頂了來做。
假如各位有興趣體驗一下地道居酒屋之風情,不妨下次往東京時往思い出横丁逛逛,說不定會碰上另一位懂中國語之老闆。






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請給我一個 Like 吧,Thank You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