朋友們知道我曾經在加拿大居住,有相當之雪駕經驗,故每當他們在冬天想往日本自駕遊時便來找我取經。我將我在加拿大數年之雪駕經驗羅列如下:
隨車物品


雪掃
這是雪地駕駛必需之工具,一般租車公司是會配置的。若沒有,在雪國之超市,油站,便利店,以至100Yen 店,Dollar Shop等都會買得到。
它是一支長型之硬毛掃,用以掃除擋風玻璃上之積雪,另一端是個三角形之硬膠刮,用以刮除擋風玻璃上之結霜。
通常我會放在後座地台上,或任何容易取得到的地方。
電池跨接線Jumper Cable(又名過江龍)
在太凍的日子,電池的效率會降低而令汽車死火,這時便要靠它來與另一輛之電池連接來救車。但其實用得到它的機會可說是頗低,如汽車之電池太舊,或氣溫低到-10~20℃時電池效率低落時才會用到。但雪國的汽車總會帶備以備不時之需。
基本技巧
Pump Brake
這是雪地駕駛之最基本技巧,即是踏煞車時不要一下踏到盡,而是輕力一下一下,一鬆一放的踏,這可防止因車輪被鎖死而打滑。這是需要點時間來練習的,雪地居民多已熟習這技巧。
遇交通燈前先慢車
車輪最易打滑的情況多是停紅燈時之急煞車。故行車時遇上十字路口燈位時即使是綠燈,仍要預先收油減慢車速。若燈號突轉紅時有足夠時間慢慢煞車。
跟"前車之徹"
大雪時,車道上之分隔線往往被積雪掩蓋,而車輛行過時亦會將路上積雪壓出2條行車痕,只要跟隨這些車徹行走會更安全。因這些車痕上的雪被走過之車輪壓實,因此沒有那麼滑。
在一般城市駕駛道路或在高速公路基本不會有太多雪,一來,掃雪車會經常為主要道路清除積雪,其次,來來往往汽車的廢氣會將路上之雪溶解。
與前車保持較多距離
與旱地時不同,在多雪時需較長之煞車距離,故司機們在雪地會自覺地拉長與前車之間的距離。
下坡路,用低波及行S形
在下坡路上,如地面有很多積雪或感到地面有點滑溜,可先轉入低檔,然後用”S"路徑,再用Pump Brake方式緩行。故即使真的滑溜時車子只會滑向路旁而非向下直滑。
另一方面,其實斜路上之積雪通常比平路為少,因為每有溶雪時,水份會連同積雪向下流走,故一般情形下斜路之雪是比較少。故即使遇上斜路也不用太擔心。
如滑溜,要鎮定
在雪地駕駛,即使是使用雪胎(雪胎不是百分百防滑),車輪滑溜是閒常事。這時,最緊要是鎮定。如上面所述,不要大力踏煞車,而是密集Pump Brake,及將軚盤扭向反方向。一般情形下滑溜三數吋是沒有甚麼大危險的,遇多幾次你就自然成為熟手。
泊車後被困雪堆
假如很不幸,你的車子被困在雪堆裡,車輪打空轉無法脫身,可以怎辦?
不用太擔心,只要向停車場之管理單位求救,如商場、商店、或旅店等。一來他們有經驗,及會有適當工具;其次.他們也希望你的車子快快駛走,不要佔用他們的車位。
一般之救車方法有
- 推車,只要有三數名真漢子,一齊用力可將車子"摇"出。
- 掘雪,利用雪鏟將車子動力輪胎附近之積雪掘開,車子便可脫難。
- 墊板,利用一種雪地救車專用之墊板楔在動力輪胎之下,給輪胎一條"軌道",可以駛出困境。
- 防滑車胎套:救車專用,拖車公司常備,不用自己買。
如以上均不奏效的話,那便得要召喚拖車來救。
早上出車
出車前先暖車
如汽車泊在室外,早上出車前便先要暖車,引擎夠熱才有足夠馬力上路。
如何判斷車子夠暖?很簡單
- 聽聲,如引擎不夠熱的話,引擎會發出較嘈吵之喘氣聲,當引擎夠熱便會轉回正常之低沉聱。
- 廢氣白煙多少,撻車之初時引擎會噴出濃密之白煙,當這些白煙減少時亦即表示引擎夠熱。
玻璃窗除霜
在暖車之同時便可為車窗除霜。
經過一個晚上之溫度變化,早上玻璃窗上會結上一層薄霜。首先使用雪掃將表層較鬆散之霜雪掃走,然後便是開動車內之前後窗除霜裝置。在吹風機之按鈕組上有一組按鈕是供前後玻璃除霜之用,多是以前後窗符號作標示(不同車種配置可能不同,可能需要摸索下)啟動後便有大量熱風吹往前擋風玻璃,不消數分鐘便可將冰霜溶化。後窗除霜是一組發熱線,應該大家都熟識。
最後一步便是開動水撥掃走前擋風玻璃之溶雪,然後再利用雪掃上另一端之冰刮將前窗及側窗剩餘之冰雪刮走。


側線指示牌及燈
在本州之北部及北海道之路邊,有時你會見到路邊有些燈柱上會裝有一個向下指之箭頭標示。這些名”矢羽根”之標示,其實這是日本獨有之側線指示裝置。因在大雪時,路邊之側線會被大雪掩蓋,借助這些箭頭駕駛者可以知道側線位置而可以駕駛在正確路線上,這些箭頭在晚上還會發光以增安全。有些路旁亦插有紅白相間之長形雪桿(snow pole)作標示。



路面最滑之情況
有幾種情況下路面是最滑的
1一般路面,在凌晨時分,及黑冰
如前述,一般路面在日間因車來車往而沒有太多雪,但到了凌晨時分氣溫下降,而車輛漸少時,日間溶化了之雪水便會在路上結成冰面,亦即是一般稱之"黑冰",這便是路面最滑之時刻。
黑冰最常出現之位置是紅綠燈停車位前,因車輛停下時汽油之廢氣會將地面之積雪溶解,入黑後便有機會冰結,故在深夜時停紅綠燈最佳慢一點。
但不用太擔心,一般在日間,或在大路之中段,黑冰出現的機會並不高。遊客遇上黑冰的機會其實很低,因沒有甚麼遊客會在午夜時仍在路上趕路。


2早上之露天停車場(白冰)
另一最易出現冰結路面是露天停車場。如上述,經過一晚溫度之變化,早上之露天停車場之路面是有機會冰結的。這時不只黑冰,甚至白冰(結冰積雪)也有。但當有更多車輛行駛時,汽車的廢氣自當將它們溶解。
3住宅區之小路,鄉郊偏僻小路
由於掃雪車通常只會為主要道路清除積雪,故一般小路往往會有較厚之積雪,而經歷每天日夜溫差令雪層溶解再凝結,會形成一層較厚之冰雪路面。故在小路行駛一定要慢車。
泊車-避開雪堆
在露天停車場,掃雪車往往是將積雪往兩旁推,故在一長排之停車位中,左右兩端之車位旁邊總是會有一大堆積雪。如你將車子泊在這些位置時又剛巧下起大雪,那你的車會有機會陷在雪堆中而難以脫身。故新手不宜將車子泊在這些位置。
雪胎

很多在香港及台灣沒有雪地駕經驗的人士都會患有"雪胎倚賴症”,或是"無雪胎恐懼症”,見到少少雪就驚到話冇雪胎唔得。
首先要說明一下雪胎是怎樣的,它是使用一種較軟及較耐寒之橡膠製造,表層鑄上較深之胎紋,主要功能是增加在鬆軟雪地上之抓著力,及較耐寒。但在硬路上它的貼地性卻比夏季胎為差,故只有在多雪之環境才會發揮出它的功能。很多人迷信雪胎是百分百防滑,但其實並不,在冰面或極多雪之環境,雪胎均會滑溜。它的防滑功能並非想像中那麼無敵,小心駕駛才是最重要。
在加拿大,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雪胎的,很多人是使用名all season tire 之四季胎。它的性能是夏天及雪地路面均合用。我兩種車胎都使用過,即使在多雪的情況,兩者性能沒甚麼很大分別。
甚麼時候應該用雪胎?在極寒冷之環境,或是深雪路面之環境下,才一定要用雪胎,這才可發揮出它的功能。在少雪之情況下,及在一般公路或城市內駕駛,即使沒有雪胎,一般情況下駕駛也是安全的。
如在旱地使用雪胎,由於它的膠質較軟,故需要較長之制動距離才可將車子剎停,新手要小心。
究竟如何決定用不用雪胎?其實很簡單,信租車公司。
沒有甚麼人比當地公司更瞭解自己地方之積雪狀態。在步入冬季時,租車公司會逐步為旗下車隊換上雪胎。反之,在春季後期便換回夏季胎。所以,在寒冬及多雪的日子,不用你勾選,雪胎已是全車隊之標準配置。反之,在少雪的日子,及進入溶雪期,如春末三四月間,車隊便會轉回夏季胎。在少雪地區,如四國及九州,提供雪胎之日子會更少。
租不到附雪胎的車,怎麼辨?
如果租不到附雪胎的車子,不用太擔心,如果租車公司沒有雪胎提供,其實表示當地積雪不多,不一定需要雪胎。
假如你的駕駛經驗並不多,或對自己的駕駛技術沒有太大信心,沒有雪胎,那不要駕車好了,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你會更安心。
假如你是有充足駕駛經驗,及自信是個鎮定的人,在少雪的環境,沒有雪胎也沒甚麼大不了。小心一點,揸慢一點,是沒有問題的。
4WD 四驅車
如果你是要去行駛山區多彎的道路,或是對自己的駕駛技術沒有信心,不妨可以考慮四驅車。在雪地上四驅車之穩定性比較高,若不幸車輪陷於雪堆中時,四驅車亦較易脫困。代價是四驅車車租及油耗亦較高,車速亦較慢。但如果不是行駛山區,只是一般城市及高速公路,那並不一定需要四驅車。即使在雪國地區,其實極大部分街上之車子都是2WD。4WD 會令你安心,但不是必須。
高降雪量地區
往陌生地方雪駕另一要注意的是降雪狀況。降雪量並不是與溫度成正比,而是有眾多因素如濕度,地形,海拔高度等。降雪量之多寡可查看各地區之天文氣象局之網站。
除了查看天氣報告外,另一簡單方法是查看附近多不多滑雪場。只有在高降雪地區才會有滑雪場,如滑雪場極為密集的話亦即表示該區降雪量頗高。
在日本,主要滑雪場多是在西邊,面對日本海地區,如北陸,新潟,秋田一帶,這帶降雪量會較多。東海岸面對太平洋地區降雪量相對較少,而四國及九州則甚少滑雪場。
不同月份積雪量
另一要注意是多積雪之月份。一般雪國地區在10-11月開始下雪,初期並沒有太多積雪。至1-2 月最寒冷之月份時冰雪便會大量累積,直至3-4月便開始溶解。所以,同一地區在不同月份之積雪均會不同。在1-2 月前往高降雪地區便要小心多一點。
新手不要挑戰雪駕
假如你並不是經常駕車,或者是新牌,或第一次往外國駕車,那我並不建議你去挑戰雪駕。要知道,駕駛動作很多時時是靠腦內之反射系統之反應。經常駕駛人士早已在腦內建立好一套瞬時反應系統,但新牌人士並未建立好這套系統。缺少路面經驗而在陌生環境下駕駛還要注意雪地路面狀態,若有突發情況你的腦筋隨時轉不來。
不少人對雪駕的誤解
拉起水撥
在港台地區流行的說法是在晚上泊車後,要將水撥拉起以防結冰,但對我們雪國居民而言是多此一舉。如前面所述,開車前只要開動車內之熱風除霜,水撥是不會凍結的。
車胎雪鍊
對雪國生活不認識的人常以為大雪時車胎會上雪鍊,但事實是加拿大家庭中十之九九都沒有配備雪鍊。為什麼?因為無此需要。
因上雪鍊後行車時行車時車身會十分震動,車輪會有"格格"聲,行車速度會大受限制。再者,有些高級地方,如高級酒店,高級餐廳及會所等均會表明不許雪鍊車進入他們的範圍,因雪鍊會損壞他們的路面。有些高速公路亦未必準入。
那甚麼時候才會用到雪鍊?
- 在偏遠地方,如深山荒郊,你進出的道路沒有掃雪車為你清理路面,在大雪時便有需要使用雪鍊。
- 重型車輛,如大巴士,大貨車之類:因他們車身重,需要較大之路面抓著力,反正他們都不會行得快。
- 工程車:在工地或野外地方不會有掃雪車清理路面,那雪鍊便成了這些車輛必需品。
- 高降雪地區,如深山內之滑雪場。其實也不用太擔心,如果積雪多到要用到雪鍊時,那時滑雪場會提供接駁巴士的。
所以,一般租車公司很少會提供雪鍊的。
泊車後不要拉手制
有些人說雪地泊車後不要拉手制,因擔心冰塊凍結會卡住車輪。但事實是我在加拿大駕駛多年,每次泊車後均拉好手制而從沒發生過車輪被卡。冰塊並不是很硬的物質,是卡不了車輪的。
太陽眼鏡
亦有人說,白雪的反光很厲害,故雪駕一定要戴上太陽眼鏡。不錯,白雪的反光的確是很強,但雪駕者眼前永遠都是一條灰灰黑黑的道路,即使路旁會有積雪,但反光實在有限。除非你是在烈日下在大雪原中駕車,不然,並沒有太大需要太陽眼鏡。
沒有人一出生便已懂得雪駕,凡事總有第一次,經驗是要時間慢慢累積出來,如信心不足,可以揸慢些。在雪地,車輪打滑是閒常事,最緊要是鎮定。
#日本旅遊 #自駕遊 #雪駕 #雪地駕駛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是日金句:
人一出生便是不停的等待,等飲奶、等放學、等大個仔、等畢業,等車、等放工、等出糧、等放假、等退休、最後是等死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請給我一個 Like 吧!
更多圖片及文章
Facebook 專頁 “道名看世界”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rofile.php?id=100086442955653



